30.09.2012: 德国儒学学会杜伊斯堡读书会读书总结

时值中秋,杜老师特意委托唐敬为大家买来了月饼。欢聚一堂,坐而论道,也是中秋别样气氛。
今天读书的主要内容为夫子的日常生活,包括接见宾客,拜访国君等庙堂之事,也包括饮食、服饰等居家的具体细节。在讨论中,杜老师一直强调这些礼制的社会功能和适用功能的区分。比如说,拜见君王之时要行各种礼仪;这些制度的社会功用正是在于让行礼之人升起对于君王的敬畏。夫子强调礼,毋宁说是强调礼的社会功用,强调礼所能维系的社会安定。比如,大家分析了对今天的的人已经很陌生的“趋进”(小步快走)的意义所在:因为大步走和慢步走都显示对对方的不敬。
本篇首两章讲孔子之言,于乡党,朝廷,于上大夫、下大夫等。
由于乡党是宗族所在,因此孔子之言辞谦卑、恭顺,不以己贤知先人。朝廷之上,多是礼仪大事,言辞多追求精准。因此夫子便便言。宗庙朝堂之上,君主不在之时,与下大夫言,则侃侃,拘束较少;与上大夫言,则不卑不亢、恭敬而不失中正;君主在时,则局促而多有威仪,恭恭敬敬而成竹在胸。
由于这里出现了上大夫与下大夫,大家同样讨论了当时的官制。根据刘宝楠注,上大夫为卿,为司徒、司马、司空;下大夫为其下属的小司徒、小司马、小宰、小司寇、小司空等。夫子曾任鲁小司寇、小司空,为下大夫。
第三章讲孔子接待宾客的具体细节。夫子得到接待宾客的任务时,一定脸色变得庄重矜持,走路则戒惧,不暇闲步。其作揖之时则向受礼诸人移动双手,此时衣裳前后摆动,亦十分整齐。其小步快走之时则如鸟舒翼,甚是端好。在宾客离去的时候,一定对君王复命曰:客人已经不回头了。这些礼仪的某些细节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。比如在中国的农村的某些地方,直到今天,送别之时一定送至大路,等到客人远去不再回头,才转身回家。
此章,论语之言辞以颇有些诗意:躩如、幨如、翼如。言辞静好,生动地写出了夫子的神态举止。
第四章讲夫子入公门,见君王的礼仪。其过门之时,一定心怀敬畏、敛身屏息。其不从门的中间经过,不踩踏门槛。君主单独召见,经过君主的位置之时,矜持庄重快步走过,此时他人有所闻,则快速回答,语焉不详。进入朝堂之时,则提起衣服下摆,躬身屏气。见过君王,走下台阶之时,则舒气解颜、怡然和悦。走完台阶之时,则如鸟舒翼。回到自己的座位则复恭敬局促。
在这里则很容易看出礼的社会功用。文中一再强调在当恭敬之时一定恭敬,在当怡然之时一定无局促。在恭敬和怡然的背后是君王与臣子之间不同的身份地位,及其间相互的行为举止。恭敬所强调的是君王的威严。君王、上大夫、下大夫,乃至平常之人,都因为其具体的或者相对的身份地位而应当有不同的态度,行为举止。这种礼仪的规定即预设了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风貌。这也是孔子的乌托邦,穷其一身想实现的大同社会。
第五章所讲的是聘问邻国之时。举行典礼时,执圭则恭恭敬敬,好像承受不了圭的重量一样。举高一些,如同作揖,举低一些,如同接受礼物。矜持严肃,举足促狭。献礼之时,罗列礼物与厅堂之上,面有容色。典礼之后,私下相见的时候则无拘束。
面有容色,则是说夫子不卑不亢,虽是献礼与人也一定不失一国使臣的气节。
其后几章则多讲夫子服饰与饮食。夫子曾任鲁国大夫、弟子众多,有一定的身份地位。因此,夫子在服饰和饮食上多有讲究。然而,在这些讲究的同时,也可以看出,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,夫子如何避免疾病、注重养身。
第六章讲,夫子的衣服不以青色镶边,不用红色紫色做日常的服装。在家可以穿单衣,出门则一定要有外衣。冬天裘衣的颜色一定要与罩衣相配。日常居家的裘衣做的可以长一些,右边袖子短一些。小被一定是长一身有半。丧期过后,则配饰就没有什么限制了。做衣服的时候,如果不是正服,一定裁剪去多余的布。黑色的裘衣与冠不用于吊丧。吉月则穿正服如朝。
此章可以看出,夫子在居家之时则比较随意,讲究实用;朝堂之上,或者吊丧之时则端庄严肃。即使某些地方有些浪费也在所不惜。这里所提到的几种颜色也比较重要。红紫黑在古代均是比较重要的颜色,多用于祭祀、朝堂等正是场合。因此,这些颜色不再被用于日常居家。
第八章讲的是夫子的饮食。古代由于条件的限制,食物不能久放。因此,在这里讲到,食物腐败、变色、有气味、烹饪不对则不吃,祭肉不能放的时间太长。同时,也有礼制的要求。比如,肉食不以正确的方式分割,则不食。春秋时,肉食很多是首先用于祭祀,然后分给诸位大夫等。因此,祭祀和分肉则对于肉来自于哪个部位多有礼制的要求。因此,割不正,则不合于礼,不能接受。同样,夫子饮食亦多有养生的要求,比如说,肉虽然多,但是不能使其超过了饭菜;吃饭之时一定要用适当的调味品;姜要留到最后,但是不多吃;只有酒没有限量,但是一定不能喝到酒后乱性放肆。
第十一章讲夫子随粗茶淡饭一定要祭一祭,像是斋戒了一样。这里的祭祀一则在于祭发明饮食之人,二则在于表达一种安详淡泊的心境。
最后,大家同样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章节并发表了看法。本次讨论会夫子注意养身,食不言、寝不语的生活态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杜老师则认为本篇前两章比较有意思。夫子对于不同地位之人,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举止,不卑不亢、不卑躬屈膝。
下次读书会预定于十月27日下午三点在杜伊斯堡孔子学院举行。内容为《乡党第十·十三至二十七章》德国儒学学会杜伊斯堡读书会诚邀各位的加入:窦飞 consserl@hotmail.com